中工娱乐

理解新质生产力的三重维度

来源:南方日报
2024-04-29 13:43

原标题:理解新质生产力的三重维度

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生产力理论上的重要发展是提出了“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起点是“新”,关键在“质”,落脚于“生产力”——21世纪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具有强大发展动能,能够引领创造新的社会生产时代。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理解新质生产力,有三个重要维度。

是什么:起点是高科技,路径是高效能,结果是高质量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实验室里的新技术,还需要通过新产业,不断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其主要载体是产业,核心引擎是创新。新质生产力的“新”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新劳动者。参与新质生产力的劳动者是能够充分利用现代技术、适应现代高端先进设备、具有知识快速迭代能力的新型人才。二是新劳动对象。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不仅包括物质形态的高端智能设备,还包括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和新劳动对象。三是新劳动工具,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自动化制造设备等。四是新型基础设施。要适应科技创新范式变革、模式重构的新需求,统筹布局大科学装置,围绕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优化升级传统基础设施,完善新型基础设施。

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产物。要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需以创新驱动为引领,逐步摆脱传统的人力和资源能源驱动型增长模式,实现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的转变,创造新产业、培育新动能、形成新优势。与高速增长相比,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组合方式、配置机制、发展模式等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这就要求大力推动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这就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为什么:进入工业革命4.0,得新质生产力者得未来

工业革命取代农业革命,生产力得到极大提升。人类步入数字文明、生态文明,不是取代工业文明,而是融合创新,体现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以及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思维方式取代不可持续的工业文明生产/生活/思维方式。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深入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各国之间围绕产业、技术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的竞争日趋激烈。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大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面推动工业绿色发展,赋能支柱产业迭代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并发展先进程度跃迁的新质生产力,从而为全球生产力创新性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所谓传统生产力是以第一次和第二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为基础,以机械化、电气化、不可持续为主要特征。区别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以第三次和第四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为基础,以信息化、网联化、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高效化为关键提升点,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知识密度大,是传统生产力因科技持续突破创新与产业不断升级发展所衍生的新形式和新质态。

新质生产力既是生产力现代化的具体体现,又是新的高水平的现代化生产力。相较传统生产力而言,其技术水平更高、质量更好、效率更高、更可持续。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人工智能、高端算力和算法、高端芯片的设计生产技术和设备、高端机器人的生产和运用、5G和6G移动通信技术和设备、量子通信技术和设备、现代航空航天技术和设备、深海探测和开发技术和设备、高端发动机和盾构机等各类机械设备及操作控制系统、高端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和设备、核能和氢能等清洁能源、特高压输电技术和设备、现代生命医药技术和设备等,以及能够创新、开发、运用、改进和优化各种高新技术和发展高新产业、改造优化传统产业的高素质的劳动力。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谁能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谁就能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国际政治博弈从技术、制度到文明全方位展开。在这种情形下,中国提出新质生产力着眼于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一句话,得新质生产力者得未来。

怎么办:新质生产力呼唤新质生产关系,在新时代彰显社会主义优越性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苏联曾跨越“卡夫丁峡谷”,但最终解体。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生产力没有达到发达资本主义水平,所以“中国式的现代化”应运而生。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类从工商文明走向数字生态文明,中国弯道超车,引领着这一转型,彰显社会主义优越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表明中国能够超越西方现代化,而且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还需要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逻辑之一,就是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以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所以,“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围绕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变革至关重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既基于自身国情、又借鉴各国经验,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是我们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也是中国谋求人类进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新质生产力推动新质生产关系,为此作了生动诠释。

王义桅,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当代政党研究平台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后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