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以文化创新助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来源:重庆日报
2024-04-29 10:35

原标题:以文化创新助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特征,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主要包括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支撑。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需要文化创新的有力支撑。

以文化创新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要努力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培育创新文化及形成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基础。一要坚定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创新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不日新者必日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苟周于事,不必循俗”等是深刻阐释中华民族与时偕行、创新奋进的精神密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树立牢固的文化自信根基,才能保持创新定力、激发创新勇气和迸发创新活力,从而让科技创新成为一种高度自觉。二要鼓励创新创造,培育优良学风和弘扬科学家精神。优良学风是创新生态得以稳定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与优良学风所倡导的理念高度契合,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继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以爱国、奉献的家国情怀激发塑强新质生产力的使命担当,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产出更多高水平原创科技成果。

以文化创新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要大力推进文化数字化转型。新质生产力以第三次和第四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为基础,以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高效化为主要特征。回顾生产力演进的历史,科技与文化历来如影随形,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会给文化的传播方式、表现形式、发展样式带来革命性变化。而文化的每一次复兴和繁荣,都有力地促进了科技的飞速发展。一要大力推动数字文化建设,实现文化数字化转型,为基于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产业、新业态提供内容支撑。探索建立文化数据产权制度,推动文化数据要素开展交易和有序流通;强化文化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把安全贯穿数据供给、流通、使用全过程;完善文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扩大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加强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文化资源大数据体系和算力供给中心,不断完善包括文化数据生产、采集、传输、计算与存储相关设施在内的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保障文化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二要发挥“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的倍增效应。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前沿科技有机结合,实现技术创新、业态更新和产业焕新。坚持创新驱动,推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文化产业领域的集成应用和创新,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为文化产业提质增效提供新动能。

以文化创新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以高新科技创新驱动内涵式发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发展需求、面向人民美好生活的社会生产力新形态。进入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更高层次、更加多元的生态产品、文化产品等需求也更为强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前沿科技相结合而形成的文化创意产业,既是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方面。一要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数字媒体、电影工业、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进一步提升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二要依托现代文化创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产品更新,在工业设计、文创产品、文化服务等领域实现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进而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三要巩固提升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大力发展创意设计、影视创意、网络视听、动漫游戏、数字出版等新兴文化创意产业,以重点领域引领带动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

李玲,作者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重庆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副所长)

责任编辑:王后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