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吉林是中国石化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三矿34队高级技师,2007年,33岁的吴吉林被确诊患上“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在近7年时间里,他做过大大小小28次手术,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他依然坚持发明创新,先后有78项发明创新成果……

他,是一名普通石油工人,却心怀梦想投入石油石化事业数十年;他,身患癌症,却多年坚持创新。在患病的日子里,他用73项研发技术成果谱写出一曲嘹亮的生命赞歌。在提高泵效创新攻关中,吴吉林在困难面前不服输、不懈劲,凭着一股石油工人的“胜利精神”,一点点地钻研。由于过度劳累,他原本单薄的身板急剧消瘦,疲劳频率加快,看了书容易忘,因此只有比常人花费更多的工夫,才能巩固记忆。吴吉林在日记中写道:“阎王爷有一天不要我,我就要把这一天活得有价值,对得住‘胜利精神’。”

 
 

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运营三分公司乘务员廖明,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里程最高纪录的创造者。

他是一位普通的电动列车司机;创下了安全运营90万公里无事故的记录;他是北京地铁安全运营里程最长的人。他就是北京地铁公司电动列车司机最高荣誉“金手柄”奖、2013 “首都劳动奖章”的获得者——廖明。1989年,廖明用自己吃苦耐劳、不畏困难的拼搏,用自己爱岗敬业、不断钻研的精神,用自己脚踏实地、虚心学习的态度成为了当时太平湖车辆段最年轻的司机长。廖明总是说:“作为一名优秀的地铁司机,必须要有过硬的技术本领,熟练的业务知识,全面的应变能力,这样才能为干好本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华北制药金坦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分公司高级技师齐名,六年前,他曾与死神近在咫尺:“急性白血病,治愈率15%”。2012年12月8日,他站在了“全国技术能手”的领奖台上。140项科研成果,三项国家专利,不仅驱动了企业前行的车轮,也激活了他的第二次生命。

个子不高、学历不高、身患白血病、15%的生存几率;140项科研成果、直接经济效益1000多万、综合效益3000多万、获得国家专利授权成果2项。这些看似不对称的词汇融合在一起,就是华北制药集团金坦公司电气仪表组组长齐名的人生简历。齐名工作的设备大部分采用进口,一旦出现问题只能坐等国外技术人员修理,齐名有些坐不住了,他说“与其等,不如我们自己动手试试!”。为此他几乎日夜与设备为伴,累了趴在办公桌上睡,饿了随便吃点方便食品,他的坚持和奋斗终于换来了成功。他说:“我可以忘记自己,却不能放弃追求。”他是恪守一名共产党员庄严誓言的华药人——齐名。

 
 

黑龙江省沾河林业局沾河林区瞭望员朱彩芹,她将26年的青春献给了这片森林。让美丽,在大山中光荣绽放,朱彩芹无愧于“大山最美守护神的”称号。

朱彩芹是黑龙江省沾河林区幸福瞭望塔的塔长,这座24米高的瞭望塔,朱彩芹与它相伴了26年。在这海拔584米的珠山上,丈夫王学堂成了朱彩芹唯一的兵。2004年,朱彩芹患上红斑狼疮,面对病痛,她没有放弃。2009年,伊南河草甸遭雷击,火势迅猛,朱彩芹带病15天没下瞭望塔,准确报告上万条瞭望信息。朱彩芹每天坚守在瞭望塔8平米工作台,却疏忽了作为一名母亲应尽的责任,面对自己22岁的儿子,朱彩芹心里满是愧疚。她将26年的青春献给了这片森林,把对家人的爱深埋心底。

 
 

中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井下作业处试油测试大队高级技师田明,一个不断在自我超越的“大明星”。

一个仅有技校学历的普通工人,完成了92项技术创新成果,在国家级刊物发表28篇技术论文,为国家创造经济价值过亿元。他就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田明。2010年,中石化江苏油田首个以操作层面劳模命名的工作室——“田明劳模工作室”正式挂牌。工作室的成立为田明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他和他的团队将目标瞄准了“高压超深井国产震击器”的改进与应用等多个项目研究上。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田明带领他的团队一起学习,一起探讨,使大修井震击解卡深度从4000米提升到6000米,技术进步再创新高。

 
 

浙江金刚汽车有限公司技术质量员吕义聪。义如金刚聪于勤的吕义聪,不愧为当代青年的楷模。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汽车装调工大赛一等奖、全国优秀农民工、全国知识型职工标兵,吕义聪作为80后可谓荣耀满身。小伙子是金刚公司总装分厂的一名技术质量员,通过自身努力,他在短短七年之内走出了一条自学成才的奋斗之路。经过刻苦钻研和不懈努力,吕义聪做到了别人解决不了的故障难题他能解决;技术分析上发生争议,他能化解,吕义聪成为路桥吉利汽车城远近闻名的技术能手。吕义聪的“中国梦”是:实现民族汽车自主品牌在世界上腾飞!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高速路政执法总队汉十支队第五大队路政员陈红涛:“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

面对雪中失控的数十吨重货车,他为保护乘客,用血肉之躯当做安全之盾,导致自己全身多处骨折,失血休克,生命垂危。他就是舍身救人、护路保路的“汉十”路政支队第五大队路政员陈红涛。他的足迹遍布辖区内的132座桥梁、28座隧道,每年四次徒步巡查,陈红涛都会主动请缨。107公里的管段,每一个桥梁、每一个隧道、每一个互通的桩号和构造物陈红涛都如数家珍。父亲的离世、妻子的离开这一连串生活上的打击并没有动摇陈红涛工作的信念和热情,他依然是同志们眼中那个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老黄牛。这就是被称为汉十高速的“护路石”的陈红涛。

 
 

南车长江株洲分公司组装车间电焊高级技师易冉。2011年9月,中国南车派易冉参加在德国吕内堡举行的“嘉克杯”国际焊接大赛,在这次赛事中易冉获得了唯一特别奖,媒体记者都亲切地称呼她为“电焊花木兰”。

一双泛黄的手套,一顶黄色的头盔,一袭蓝色的工装,身材瘦小却拎着沉重焊机行走于厂区,这就是易冉留给我们的最初印象。 这位80后的最美女焊工把自己13年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全部留在焊工班的岗位上。23岁时她成为南车最年轻的电焊技师,26岁时她又成为南车最年轻的高级电焊技师。8年内她从一个普通青工蜕变为一名高级技师,不驯的焊花在她手里编织出美丽的光影。

 
 

中铁一局五公司精密测量队技工白芝勇,正是对工作的这份热诚和坚韧,让他在朴素中收获了精彩,在平凡中铸就了辉煌。他就是翻山越岭,风餐露宿搞测量的中铁好男儿白芝勇!

他,没有航天英雄那样的高远舞台,却有一颗广纳大地的包容之心;他,立足平凡,创造了技术上一个又一个的突破;他,只是一名技校毕业的普通测量工人,却业已成为了中铁一局五公司的首席员工;他,只是一个普通社会青年,身上却挂满了各种奖牌和荣誉。从陕西省劳动模范、中铁劳动模范,再到陕西省技术状元。从全国知识型员工到青年岗位能手,这里汇聚着他15年来的点点滴滴,见证的是他拼搏和努力。

 
 

中航工业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动机装配厂总装工段李志强班组。他们虽然是普通的工人,但却一双双沾满油污的双手铸造着中国的“航空梦想”。

中航工业沈阳黎明发动机装配厂总装工段李志强班组,现有员工52人,其中高级技师9人,技师16人。李志强班组,坚持传承老劳模马德友精神,以“无边际工作,无缝隙链接,通力合作”作为工作原则,以打造铁拳集体、铁肩团队、铁血员工作为工作重点,不断攻克生产现场的疑难问题,提升班组整体能力,获得荣誉无数。他们是企业的装配铁军,近年来相继攻克太行、昆仑等航空发动机装配六大关键技术,李志强班首创的标准化作业模式也开创了国内航空发动机装配的先河,使一次提交合格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中工网多媒体中心摄制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